1/30/2013 05:06:00 上午
0


見毫

昆汀的新作«黑殺令»DJANGO UNCHAINED或許沒給影迷太大的衝擊,至少沒有大失所望。於我而言,此作昆汀沒有超水準的發揮,可幾乎無保留地向觀眾展現了他的風格:暴力美學、西部復仇、爽快、特別的敍述手法及充滿玩味的台詞對白,還有那些獨具匠心的鏡頭運用、構成畫面的技巧。全都是只此一家,就是他來拍才拍得出的東西。只論電影拍攝風格的話,此作是典型的昆汀風,故不打算多說,倒是«黑殺令»的玩味背後,隱含了導演的人文關懷,是本片令我最驚奇的地方。相較他的其他作品,此片是更面向大眾的,導演欲說的也不艱深:人都是(都能)自由,只要他自覺並為自已爭取。

片名«DJANGO UNCHAINED»中的“UNCHAINED”有譯為“(被)解放”,此譯法亦無錯,可我綜合電影內容而言,被解放是相對被動的,而片中想說的卻是主動的行動,所以我認為“困鎖即“自由的”,可能更易理解。DJANGO既是主角的名字,在羅姆語中,是“I AWAKE”即我覺醒的意思。如此一來,片名很直白地表明了導演於電影中想表達的思想:當你覺醒,你便自由。

電影中轉行做了賞金獵人的牙醫多次介紹DJANGO的時候都以“FREEMAN”來形容他,如“DJANGO THE FREE MAN”,以此關聯到標題的話,THE FREE MANUNCHAINED是互相補足、支撑及說明的。片名想點出,說明的是,男主DJANGO即使於社會身份上是奴隸,可他從來都是自由的,非困鎖的,因為他意識到自已的自由,不把自已當作奴隸。

這跟作品中的其他黑人奴隸是有強烈的對比,例如里安納度手下的一堆沒有意識到自身有自由權利,並希望他人能剝奪主角自由的那些黑人奴隸,當中尤以黑人管家為要,他見主角享受白人一般待遇時,第一時間沒想到自身也有權利同享,卻是想讓他的主人也奪去主角的自由。事實上,這想法及行為,就是於最根本否定自已自由權利的表現,亦是他於不察覺中,選擇了當奴隸。

電影以美國南北戰爭之先黑奴盛行為背景,當然有演繹這段黑奴史的打算,可不只限於黑人,實際也泛指所有不察覺自身權力,慣於當奴隸的所有人。最基本的精神、心靈自由是無人能從他人身上奪走的,然前提是,你自身對這有所察覺。有了對自已自由的肯定,社會、他人的規限就不再是既定事實,你可以為自已爭取權利。而爭取是相當重要的,不為自已權利爭取,即使被安排了跟自由相似的權限時,也不會是真正的自由,第一你自身沒有選擇,其二這偽自由是建基於別人的安排,即受他人控制,他既能給也能奪去,故真正的自由是不能等待他人賜予,而是在察覺自身有自由的權利後,為自已爭取的。

這也是為甚麽德國人沒將DJANGO當作奴隸看待,而是於最初就跟他協議互助互利的寓意。或許他人能給予你一點幫助,可自身的自由,只能自已爭取。於是在昆汀手中,DJANGO沒有變成典型荷里活電影中的救世主,沒有拯救整個民族,沒有改變國家,只是捍衛自已的權利,保護自已的家人,僅此而已,甚至對同族的黑人管家也沒半點留手。

昆汀想說的是,任何人種、民族於個人自由權利中是沒差別的,惟一決定不同的,是否覺醒。
電影中,DJANGO是特別的,因為他覺醒了;他卻並不特殊,因為所有人都有意識自身自由權益的能力。

電影時間段是美國南北戰爭前,而歐美則於啟蒙時期中,尤其德、法、英等國,都有大量強調人類理性,人生而平等且自由等的人文主義、人本學說。於歐洲這些思想,衝擊了君權神授的傳統國家制度,傳到美國也令奴隸制的崩潰及美國民主化埋下伏線。這可能是為何第二主角,扮演推動者角色的是一位德國人,他啟發DJANGO相信自已,意識自已能力,從而成為自已的主人,擺脫奴隸身份,都使人聯想到尼采等學說。這裡是挺巧妙的,將歐洲思想傳入美國啟發到當地人轉化為德國人牙醫推動了DJANGO的爭取自由、對抗社會之路。而為甚麽是牙醫,可能又代表了當時崇尚理性的科學精神。

故事到DJANGO救出妻子就完結,沒有再交待二人之後的經歷及國家的轉變,略懂美國史的都知道後來就是南北戰爭及廢奴,就此電影來看,這大概是DJANGO的普及化,即越來越多人覺醒從而爭取權利的結果。一個人力量或只能自保,可群眾(大批個人)的覺醒則有能力改變社會、國家。在這過程中,沒有人能為你爭取你的權利,最根本的自救是自我覺醒。當你醒來你便自由,相反,沉睡或裝睡的人,是叫不醒來的,亦即放棄自已的自由,這樣的話就沒人幫助到你,你就是奴隸,那個把自已賣了給欺壓者的黑人管家。

0 意見:

發佈留言